飞蛾投焰的成语故事


飞蛾投焰

拼音fēi é tóu yàn

基本解释蛾:像蝴蝶似的昆虫。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 路、自取灭亡。

出处明·汪廷讷《狮吼记·住锡》:“只因迷宿本,似飞蛾投焰,自取焚身。”


暂未找到成语飞蛾投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飞蛾投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逴俗绝物 清·周亮工《书影》第五卷:“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
星霜屡移 唐 高适《为东平薛太守进王氏瑞诗表》:“星霜屡移,书奏仍阙。”
来去无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裾马襟牛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普天同庆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阿世取容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堂堂一表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
活蹦乱跳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暮史朝经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萤窗雪案,暮史朝经。”
秣马厉兵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