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就改的成语故事


知错就改

拼音zhī cuò jiù gǎi

基本解释知道自己错了就立即改正。

出处王朔《刘慧芳》:“我这人缺点很多,知错就改便是其中之一。”


知错就改的典故

尚书令左雄曾推荐冀州刺史周举为尚书,又推荐冀州刺史冯直为将帅。冯直因分赃而犯法。周举因此上书弹劾左雄。左雄不解,就问周举为何要这样。周举列举出赵宣子支持韩厥 自己的仆人的例子。左雄立即知错就改,原谅了周举。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知错就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冰解的破 清 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严阵以待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秋水伊人 《诗经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回光反照 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 归生,回光返照。”
处实效功
材轻德薄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目不转睛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出头露面 明 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
万无一失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