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征七辟的成语故事


三征七辟

拼音sān zhǐ qī pì

基本解释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荐举。指朝廷多次征名为官。

出处《晋书·王褒传》:“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暂未找到成语三征七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三征七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富贵骄人 《陈书 鲁悉达传》:“悉达虽仗义任侠,不以富贵骄人。”
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拉大旗作虎皮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一干二净 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可想而知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空口无凭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营私舞弊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南洋兵船虽然不少,叵奈管带……营私舞弊,那里还有公事在他心上。”
反治其身
祖传秘方 曲波《林海雪原》:“他说涂上既能防冻又能治疗,并说这是他祖传秘方。”
悬石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