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太阿倒持太阿倒持的意思
tàiēdàochí

太阿倒持



太阿倒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出处《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

例子郭沫若《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与臣下相共便是太阿倒持,结果便会为臣下所劫弑。”


基础信息

拼音tài ē dào chí

注音ㄊㄞˋ ㄜ ㄉㄠˋ ㄔˊ

感情太阿倒持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使自己被动。

近义词倒持太阿、授人一柄

英语surrender one's power to another as who holds the sword backward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太阿倒持的意思解释、太阿倒持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老马识途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沟满壕平 形容饱满。
生龙活虎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劳民伤财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以身试法 身:亲身;指生命;试:尝试;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尝试法律。
苦口之药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溢于言表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生公说法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室迩人遥 见“室迩人远”。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平心而论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纵横天下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人面狗心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充耳不闻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故态复萌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足不出门 同“足不出户”。
华不再扬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昏聩无能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发人深思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湖海飘零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踉踉跄跄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致知格物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振聋发聩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