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àng

抗议


拼音kàng yì
注音ㄎㄤˋ 一ˋ

繁体抗議
词性动词


抗议

词语解释

抗议[ kàng yì ]

⒈  对某人、某国、某单位的言论、行为或措施表示强烈反对。

抗议书。

protest;

引证解释

⒈  谓持论正直,对错误意见表示反对。

《后汉书·卢植传》:“﹝ 董卓 ﹞大会百官於朝堂,议欲废立,羣僚无敢言, 植 独抗议不同。”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赴汤鑊而不迴,至诛夷而无悔。”
《旧唐书·陈子昂传》作“抗义”。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諫垣抗议,气震回遹。鼓行无前,跋疐非恤。”

⒉  今用以指对他方的言论或行动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这个拱手把 东北 让给帝国主义的卖国计划,更加激怒了全国人民,于是,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并且纷纷跑向 南京 去提出抗议。”

⒊  进言;献议。

《旧唐书·裴耀卿传》:“李怀光 以 河中 叛,朝廷欲以含垢为意, 佶 抗议请讨。上深器之,前席慰勉。”
清 钱谦益 《董应举》:“属当烽火震惊之时,遂能奋身而抗议。”
康有为 《感事》诗:“上帝清明閶闔开,纷紜抗议上云台。”

⒋  犹高论。见解高远的议论。

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自序》:“名之曰‘抗议’,即位卑言高之意。”

国语辞典

抗议[ kàng yì ]

⒈  对他方的意见或措施作反对的表示。

《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

反对

遵命

⒉  持论正直。

《后汉书·卷四三·何敞传·论曰》:「乐、何之徒抗议柱下,故能挟幼主之断,勦奸回之偪。」

分字解释


※ "抗议"的意思解释、抗议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但这些人抗议父母,乃至有人对亲戚朋友劝婚反诘“关你屁事”,就有点不近人情、不识好歹,分不清饭香屁臭了。

2.加里.内维尔一马当先,贝克汉姆紧随其后,英格兰国家队不惜用对阵土耳其这场关系到欧洲杯小组赛能否出线的重要比赛冒险,向足联威胁抗议。

3.抗议无效,严师出高徒,现在你是我徒弟,师傅打徒弟天经地义!快练!

4.比如在也门,抗议最初由成熟的政党发起,但青年们很快后来居上,发出更大的抗议呼声,要求担任总统33年之久的阿里?

5.工人代表愤怒地离场抗议。工人代表表示,无法达成共识是因为资方无诚意。

6.一个双颊红润的年轻哨兵一言不发地把上了刺刀的步枪,横在他胸前,充耳不闻他气急败坏地用俄语提出的抗议。

7.据“中央社”报道,加拿大安大略省新市动物收容所欲人道毁灭350多只染金钱癣的猫狗,引起民众抗议,但有关当局却充耳不闻。

8.示威民众在抗议期间与在场的防暴警察爆发激列冲突,有示威者向警车泼洒易燃液体纵火,警方则发射水炮和胡椒喷雾驱赶人群。

9.我爱这繁华的街道我爱这匆碌的人群,我看到飘扬的红旗,凛冽在心碎的恩赐之地,我爱这放浪的城市我爱这悲伤的楼群,我听到无言的抗议,响彻在壮丽的恩赐之地。汪峰

10., 带着焦虑上路,本就是一个错误,无限的埋怨与抗议使我无法集中注意力,连走路也抬不起头,行人们在我的眼中就是一个匆匆而过的身影,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