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íyán

执言


拼音zhí yán
注音ㄓˊ 一ㄢˊ

繁体執言

执言

词语解释

执言[ zhí yán ]

⒈  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执言守事,无所违禁。

make positive assertions;

引证解释

⒈  拿出主张;建白。

《易·师》:“田有禽,利执言,无咎。”
王弼 注:“物先犯己,故可以执言而无咎也。”
孔颖达 疏:“故可以执此言往问之。”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自今詔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⒉  谓坚持自己的话,不改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公曰:‘井有死人,恐未必即是汝夫。’妇执言甚坚。公乃出尸于井,视之,果不妄。”

⒊  借口。

《金史·叛臣传·张觉》:“及 金 人伐 宋,竟以纳 平州 之叛为执言云。”

分字解释


※ "执言"的意思解释、执言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多谢诸位叔伯仗义执言,玲儿感激不尽。

2.今我国当创巨痛深之会,英、美皆作壁上观,独俄人仗义执言,邀同德、法,使日本还我辽东,复为我贷银作保。

3.一时间群情激愤议论纷纷,百姓都力挺这位有胆识的书生对其仗义执言称赞有加,而对朝廷的屈辱求和恨得咬牙切齿。

4.那女长老倒是仗义执言,不知后事结果如何?

5.他为人正直,乐于排难息事,敢于仗义执言。

6.李贺很为韩愈在文中的仗义执言动容,但也不由叹道:“韩公之耿直,文中可见一斑。

7.他为人正直,敢仗义执言。

8.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某虽不才,却也敢仗义执言。

9.小朋友能为我兄弟仗义执言,不甚感激,多谢!

10.张一化仗义执言,上书嘉靖,告发皇戚弄威,规劝皇帝自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