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本
词语解释
手本[ shǒu běn ]
⒈ 诉状。
⒉ 公文。
⒊ 明清时见上司、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写信时则附于信中,对方谦逊常封还。
引证解释
⒈ 诉状。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行路难》是 东阳 柴廓 所造。 宝月 尝憩其家,会 廓 亡,因窃而有之。
引廓 子賷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⒉ 公文。
引明 张居正 《明制体以重王言疏》:“凡官员应给誥勑,该部题奉钦依手本到阁,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详改定,誊写进呈,候批红发下,撰述官用关防掛号,然后发中书舍人写轴用宝,此定制也。”
⒊ 明 清 时见上司、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写信时则附于信中,对方谦逊常封还。
引《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柳府尹 遂将参见人员花名手本,逐一点过不缺。”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忽然门上传进一个手本来,乃是:‘旧治下 云南 贡生 张寅 禀见。’”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鲍文卿 领着儿子走到贡院前香蜡店里,买了一个手本,上写‘门下 鲍文卿 叩’。”
清 刘銮 《五石瓠·手本名帖》:“官司移会用六扣白柬,谓之手本; 万历 间士夫刺亦用六扣,然称名帖;后以青壳黏前后叶而绵纸六扣,称手本,为下官见上官所投。其门生初见座师,则用红綾壳为手本,亦始 万历 末年。”
国语辞典
手本[ shǒu běn ]
⒈ 用手抄写的书籍。
⒉ 告状的文书。
引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齐惠休上人齐道猷上人齐释宝月》:「廓子赉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⒊ 明清时门生见座师或下官见上官时所用的名帖。
引《水浒传·第二回》:「所有一应合属公吏衙将,都军禁军,马步人等,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
《儒林外史·第七回》:「正在沉吟,长班又送进一个手本,光头名字,没有称呼,上面写著『范进』。」
最近近义词查询:
查究的近义词(chá jiū)
难听的近义词(nán tīng)
常规的近义词(cháng guī)
决断的近义词(jué duàn)
具体的近义词(jù tǐ)
经常的近义词(jīng cháng)
可怕的近义词(kě pà)
临近的近义词(lín jìn)
心酸的近义词(xīn suān)
气力的近义词(qì lì)
奋勇的近义词(fèn yǒng)
光明的近义词(guāng míng)
打骂的近义词(dǎ mà)
阻塞的近义词(zǔ sè)
合用的近义词(hé yòng)
出售的近义词(chū shòu)
大小的近义词(dà xiǎo)
反目的近义词(fǎn mù)
宴会的近义词(yàn huì)
垄断的近义词(lǒng duàn)
显著的近义词(xiǎn zhù)
期间的近义词(qī jiān)
聪明的近义词(cōng míng)
耕作的近义词(gēng zuò)
图书的近义词(tú shū)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shuǐ hé wù水合物
- kǒu yǔ口语
- jiǎng lì奬厉
- yī liú一流
- liáo liáo wú jǐ寥寥无几
- tóng mù rén桐木人
- tóng jí同级
- jiào xué dà gāng教学大纲
- xiǎo bǎi xìng小百姓
- sān guó三国
- kǎo jù考据
- kǎo chá考查
- shè xiāng cōng麝香骢
- tiān nián天年
- shī sè失色
- mìng zhòng命中
- zài xiàn在线
- ōu jiāng瓯江
- táo zhī yāo yāo逃之夭夭
- lín chuáng临床
- zūn jié樽节
- níng mù凝目
- chén mín臣民
- liǎn hóng脸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