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
途中。明代。祝允明。 二年四踏两京尘,何必临岐更问津。斜渡羊车山顶路,半欹皮笠雨中人。气骄白马涵濡满,口过玄蝉啸咏频。我有知心在城阙,山阴雪驾颇相邻。
[明代]:祝允明
二年四踏两京尘,何必临岐更问津。斜渡羊车山顶路,半欹皮笠雨中人。
气骄白马涵濡满,口过玄蝉啸咏频。我有知心在城阙,山阴雪驾颇相邻。
二年四踏兩京塵,何必臨岐更問津。斜渡羊車山頂路,半欹皮笠雨中人。
氣驕白馬涵濡滿,口過玄蟬嘯詠頻。我有知心在城阙,山陰雪駕頗相鄰。
唐代·祝允明的简介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 祝允明的诗(444篇) 〕
宋代:
陈造
劳农今喜复南辕,夹道扶携亦笑諠。县尹庶几无疾病,山人迎送耐频烦。
芼葱汤饼聊堪饱,出瓮春醪半带浑。惟有为民真实意,异时陈迹付公言。
勞農今喜複南轅,夾道扶攜亦笑諠。縣尹庶幾無疾病,山人迎送耐頻煩。
芼蔥湯餅聊堪飽,出甕春醪半帶渾。惟有為民真實意,異時陳迹付公言。
明代:
程敏政
自从删述来,诗道几更变。骚些无遗声,汉魏起群彦。
谢绝及宋沈,入眼已葱茜。颓波日东驰,李杜出而殿。
自從删述來,詩道幾更變。騷些無遺聲,漢魏起群彥。
謝絕及宋沈,入眼已蔥茜。頹波日東馳,李杜出而殿。
宋代:
耶律铸
借问卢沟桥下水,甚时离了湿头山。自从流入桑乾后,几度穷兵战不还。
借問盧溝橋下水,甚時離了濕頭山。自從流入桑乾後,幾度窮兵戰不還。
宋代:
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会计时。进退云山为主判,陶镕水竹是兼司。
莺花旧管三千首,风月初收二百题。岁暮又须行考课,尧夫非是爱吟诗。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會計時。進退雲山為主判,陶镕水竹是兼司。
莺花舊管三千首,風月初收二百題。歲暮又須行考課,堯夫非是愛吟詩。
明代:
郭之奇
披衣及晓赴初光,山课催人亦太忙。一路芜烟须尽扫,满空松雪正飞扬。
披衣及曉赴初光,山課催人亦太忙。一路蕪煙須盡掃,滿空松雪正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