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辛弃疾的诗 > 一剪梅·中秋元月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月也杯中一作:月在杯中)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一剪梅·中秋元月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荡漾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上举杯待月光,可是乌云浸湿了纱窗,雨水打湿了纱窗。

我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满堂只有蜡烛高烧光闪闪,照耀得酒宴上红彤彤。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让我们慢慢把曲唱到终。

注释

尊:同“樽”,酒杯。

浑欲:简直想。化工:指自然的造化者。

从容:悠闲舒缓,不慌不忙。

一剪梅·中秋元月创作背景

  辛弃疾曾亲率骑兵独闯金兵大营,曾写《美芹十论》、《九议》进奏朝廷,论议抗金方略,反对议和偏安。可是,权奸当道,欺圣蒙主,辛弃疾进奏不被采纳,反遭弹劾、排挤、打击,直至削官罢职,被废闲居。这首词借题发挥,明咏中秋赏月,实为忧国之思,寄恨之作。

参考资料:

1、易蓉、 陈扬燕.宋代节序词研究与欣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347页

一剪梅·中秋元月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上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尤其是花映在杯中,月也在映在酒杯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情趣。“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言外之意就是雨夜没有月亮,纱窗外显得格外孤寂,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词的下片写赏月不得的愁绪。“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满堂”三句写出中秋无月的寂寞,只好以饮酒和歌舞来弥补这些遗憾了。

辛弃疾简介

唐代·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 辛弃疾的诗(792篇)

猜你喜欢

余往汉上清修白鹿二老送至龙牙作此别之

释德洪

因法相逢亦一时,云泉所至共娱嬉。怪君追送不辞远,知我从来未有期。

酝造离愁成独笑,欺凌秋色有新诗。阎浮掌上诃梨勒,去住休缠爱见悲。

辛卯春仲,阴雨连旬,梅英落飞,真花神一厄也。为赋怨言一律

明代王瀛

玉骨冰肌世外姿,可堪风雨厄芳时。香消断陌春无分,影瘦横塘月未知。

湘水一天沉国士,燕山万里嫁名姬。何当领取飘零恨,羌笛声中细细吹。

赠张濆榜头被驳落

唐代赵嘏

莫向花前泣酒杯,谪仙依旧是仙才。
犹堪与世为祥瑞,曾到蓬山顶上来。

送陶元庸之越

释妙声

吴越山川一水分,总戎今属李将军。旌旗影动鼋鼍窟,鼓角声连虎豹群。

徼外遐荒来送款,幕中宾客总能文。想君禹穴题诗处,长向姑苏望白云。

梅花喜神谱·大开一十四枝

宋代宋伯仁

举头见长安,志士欣有托。

葵藿一生心,岂容天负却。

颂古三十一首

宋代释安永

击碎髑髅,敲出骨节。

明眼人前,自彰丑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