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常建的诗 > 送宇文六

送宇文六

[唐代]:常建

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 江南离别情。

送宇文六译文及注释

译文

鲜花似锦映垂杨,汉水澄澈碧波漾;春风微微林中吹,一花轻盈吐芬芳。

现在面对江北景,尚且如此心怏怏;去到江南景更美,离情更使魂魄丧。

注释

宇文六:诗人朋友,生平事迹不详。

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宁强县,流经陕西南部,湖北北部和中部,在武汉市注入长江。

一枝:指一枝花。

即今:当今,现在。

还:尚且。

愁 :亦作“ 愁煞 ”。谓使人极为忧愁。 ,表示程度深。

送宇文六创作背景

  唐代大历年间,常建授盱眙(今属江苏)尉,仕途不得意,后隐湖北东南一带,以山水自娱,放浪诗酒、漫游名山以寄情。此诗是常建在阳春三月从江北汉水送别友人到江南时所写。

参考资料:

1、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02-104

2、张学文.历代送别诗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51

3、(清)王士槾选.唐人万首绝句选校注:齐鲁书社,1995年03月第1版:151

送宇文六鉴赏

  诗的开头两句“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诗人从岸上和水中两个角度,写出江北春景之美:杨柳毵毵,日丽风和,花柳相映,汉水澄清,微风习习,树叶轻扬。诗人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春景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露出此时此刻分别的难堪之情。同时也点出送别地点、季节和环境,彼有特色。两句写出花、垂杨、水、风、林五种景物,由于组合巧妙,并无堆砌之嫌。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为下文离别愁情失落气息作铺垫。

  第三句“即今江北还如此”,用“如此”收结前两句中的景物和心情,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似黯然失色,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更强烈的感觉,透露出诗人怨别愁怀的感伤。用一“还”字,临别的伤感,更见沉重。第四句“愁 江南离别情”再进一步,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美,离别之情将更使远行人愁 ,加深沉重的别情。一句实写,一句虚写,将送别双方各限天涯的离情,互相思念的愁苦,触目伤怀,作了深刻的表露。

  全诗以淡彩绘景,以重笔写情,结尾点题,天然朴实,率直真诚,毫无妆束之态。以情景交融之妙笔,实虚转化,将临别之际内心的复杂感情描摹得愁 苦闷。

常建简介

唐代·常建的简介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 常建的诗(64篇)

猜你喜欢

送李知章下第归河北

宋代晁补之

斗鸡击剑邺王台,万古英雄 不埋。

子去悲歌宜有和,露萤白首亦常材。

中秋赏月

宋代范纯仁

碧落无云玉鉴飞,净中毫发了能窥。光随酒蚁斟银榼,彩莹歌人发瓠犀。

露重已从巾角垫,轮倾欲把斗杓携。醉狂直好探蟾窟,安得陵空万仞梯。

步虚词二十三章 其十四

沈鍊

轩黄方好道,我本列仙才。每过蓬莱岛,曾上凌云台。

非无远游意,自多尘世哀。眷风回玉管,夜月隐金罍。

咏怀旧隐十五首 其三

元代吴当

忆昔升堂日,诸生授简时。遗经周礼乐,野服汉威仪。

一自趋丹凤,微班侍玉螭。风尘惊岁阔,猿鹤怨归迟。

甲寅八月约大田胡同登钓台次旧韵 其二

明代张天赋

扫却苍苔坐满矶,青山绿水送清奇。且同白酒盈樽饮,莫惹红尘两目迷。

笑舞婆娑歌洞口,酌归酩酊过湖西。夕阳牧笛声嘹亮,惊起寒鸦古木啼。

秋杪二日招诸友集静远堂分得门字时扈芷天游二上人新至

范景文

共挹高秋色,茗杯远意存。囊云来古涧,绘雪艳耑门。

花影当风乱,歌丝入夜繁。禅参清醉里,听曲莫销魂。